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创新投入和产出规模不断扩大,创新环境优化明显,创新绩效显著提升。2024年,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为78◆★◆◆■■.43分,比上年提高1★★■■◆.30分。根据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可以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三类:
9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浦江创新论坛发布《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报告显示,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为78.43分,比上年提高1.30分,科技活动投入和产出指数显著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天津和浙江6省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领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高地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我国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有力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黄河流域9省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源型产业转型■■★★。陕西综合排名第10位◆★★★■,科技人力资源上升3位。山东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第12位◆◆★◆■◆,R&D经费支出规模居全国第5位,科技创新环境排名比上年提升2位。河南综合排名第17位,科技活动投入和科技活动产出排名均比上年提升3位。宁夏综合排名第21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排名上升2位★◆◆■。甘肃综合排名第23位,科研物质条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排名均比上年上升5位◆◆。山西综合排名第26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排名均比上年上升2位■■◆。内蒙古综合排名第28位,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排名上升3位★■◆。青海综合排名第29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排名分别上升9位和11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排名上升6位。(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广东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86.05分,位居全国第3位。其中★■★■,科技活动投入指数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保持在全国首位。R&D经费投入总额达到4411.9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4◆■■★.3%,R&D经费投入强度为3★■★◆.42%,R&D人员数量达到97.2万人年,占全国总数的15◆◆.3%。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位次上升至全国第3位。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国比重达到25.2%,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工业营业收入比重排名第1位。万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排名第3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位居第4位。
第一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8.43分)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天津和浙江◆◆★,均属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
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共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0个★■★★■,沿线个省市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第8位,科技活动投入上升1位;重庆◆■◆★、四川综合排名分别为第7位和第11位,均比上年上升1位;湖南综合排名第13位,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活动投入均比上年上升2位;江西综合排名第16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展排名上升3位;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化排名上升2位;江苏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展排名上升1位;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化排名上升3位,科技活动产出排名上升2位;云南科技活动产出排名上升1位。
第二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8.43分)★◆◆◆,但高于50分的地区,包括重庆、湖北、安徽、陕西、四川★◆★◆★、山东、湖南■■◆★★、福建、辽宁、江西、河南、吉林、河北、黑龙江■◆◆■◆、宁夏、广西、甘肃◆★■■、贵州和海南■■◆◆◆。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5个方面◆★★★,选取12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各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科技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上海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在全国第2位★◆★◆★,江苏上升1位至全国第4位;浙江和安徽保持在全国第6位和第9位。长三角在上海的引领下已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区域共同体。长三角有R&D活动的企业数、R&D人员数、企业R&D研究人员数、地方财政科技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发明专利拥有量★★■、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等13项指标占全国比重均超过30%■★◆★,技术国际收入占到全国近50%。
北京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提高至全国第1位;天津排在第5位■■★◆■★;河北上升至第19位◆■◆◆■,比上年上升2位,其中,河北的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上升2位■◆★★,科技创新环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排名均上升1位。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第十年★★★。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创新驱动持续发力。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实施亿元以上京津项目270个★■★、总投资2037亿元◆★■★◆。河北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万家,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值在50分以下的地区■◆■★,包括山西、云南、内蒙古、青海■★◆★、新疆和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