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1年就挺进世界百强聚起全球7万余人学术朋友圈《纳微快报》是如何做到的?

  很快,《纳微快报》引起了校方上海交大的关注,并给予了全方位支持。借助各类扶持资金,《纳微快报》开发了英文数字出版平台★,并与国际知名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合作,以开放获取的方式出版,由此获得了更广的国际发行渠道,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

  三年来★★★,《纳微快报》的年投稿量都在2000篇以上,且还在以每年200篇的速度增加,办刊人员几乎需要全年无休地审阅。即便这样,《纳微快报》从投稿到刊发的速度仍快得惊人,平均23天走完第一轮审稿★,平均65天完成投稿到刊发流程★。而通常,一篇论文等待出生的时间快则三个月★★★、慢则一年多。

  15年前,《纳微快报》的诞生纯属无心插柳★★。而今,伴随影响因子的快速提升,《纳微快报》不仅跻身全球材料学顶刊,还在社交媒体不断圈粉★。这本完全由一线科研人员自主创办的本土科技期刊是如何做到的?

  这几年,随着科研与产业越走越近,学术期刊的触角也从学术圈拓展到产业界,甚至走进普通人的视野,《纳微快报》的破圈之路还在继续。比如,编辑部尝试每周精选几篇文章,经过精心编排后推送到微信、微博★、科学网机构博客等社交平台,让原本只在学术圈内部流传的文章触达更多人群★★★。目前,《纳微快报》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的粉丝数已超20万人★★★。

  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最直接且高效的平台。除了每年参加各类高端学术会议★★★,编辑部自2019年开始自己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首次举办的纳微世界美学与基础科学问题——能源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线万人线年后,编辑部更是每两周举办一次学术研讨会,雷打不动★★。据张亚非介绍★★★,《纳微快报》现有编委84名,其中国际编委占比54%;审稿专家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外国专家占比50%以上。这两年,张亚非又邀请到5位院士加入到编委队伍中,后续还将持续邀请高水平国际专家加入编委团队。

  《纳微快报》的创办有些偶然。15年前,全球纳米科技发展风起云涌,张亚非的课题组做出了好的成果,却找不到适合的国内期刊发表,国外投稿又屡屡碰壁,而且有类似经历的课题组不止他们一个。于是,张亚非和同事们决定自己创办一本高水平科技期刊★★。没有办刊经验,课题组成员从同行中请来前辈跟着学,还自学了排版和自建了网站。

  据国际权威机构科睿唯安最新发布的2023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纳微快报》影响因子再创新高。它以31★.6的得分领跑沪上英文学术期刊★★★,在国产英文期刊中排名第四,首次挺进世界百强(排名第59);在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应用物理学三个学科领域均位居全球前3%★。

  人民日报: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这4个黄金法则,父母拿来就能用★!

  炸裂!国外街头,女星唐嫣穿连体衣下面不系扣!网友:这么奢侈的丑,只有★★“糖糖★★”穿我才能原谅!

  从去年开始★★,科睿唯安改变了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将当年发表的所有文章都列入统计,这一改动让分母陡然增大,导致近两年许多期刊影响因子普遍缩水。

  《纳微快报》自2019年起采取连续出版模式,即评审一篇★★★、出版一篇,这种出版模式对作者的好处显而易见。上线即为最终版不仅大大缩短了文章的出版周期★★,也避免了出现多个线上版本的情况。同时★★,这种连续出版模式也可有效规避寅吃卯粮提前出版的尴尬,对影响因子的计算影响不大★★★。

  “一对腰子在泰国卖50万,转到东南亚卖80万”,缅北电诈亲历者曝黑市器官交易

  在保证评审过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同时★★★,编辑部不断将快速高效做到极致★★★。为此★★★,他们会同时邀请五六位知名专家评审,返回3人以上意见即可完成文章评审,这大大加快了审稿速度。得益于这样的作者友好型刊发机制,《纳微快报》被全球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评为2023年度TOP 25%期刊。

  如何在保证学术质量的同时加快审稿速度★★?编辑部进行了一些流程优化:增设审稿人打分机制★★,适时发送邮件提醒,组建一支庞大、专业且高效的审稿专家库和一支高水平的编委队伍★★★。而无论编辑、审稿人还是编委,全都是奋战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整天和科研★★★、实验打交道★★,看论文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日常生活。

  李小冉怒斥老太太★★★,宁静不敢出席节目线个月完成准满贯★★★,果然作品才是王道!

  5年前,《纳微快报》影响因子破10之后,提质增量成为办刊团队的努力方向★★。在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纳微快报》主编张亚非看来,比高影响因子更重要的是期刊在学术圈中的认可度和学科影响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一位新作者往往能网罗近十人的学术朋友圈★,编辑部将这些新朋友加入学术群体库,并邀请他们审稿★,由此加深联系★★、增进了解★。《纳微快报》7万余人的全球学术朋友圈,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聚起来的★★。去年,《纳微快报》计划组建自己的青年编委团队,原本预计可能有百余人报名★★,计划招募60名★★,但实际报名人数超过了600人★★,而且大多履历不俗。

  在国内期刊界★★,《纳微快报》有些不走寻常路:影响因子从2到31.6,只用了11年时间;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刊发平均65天,比业内平均水平快近一个月——这样的超快速度背后,却是一支不到五人的业余科研编辑团队。

  三星 Galaxy S25 系列手机宣传物料曝光:AI 加持,夜拍更清晰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今年3月,编辑部接到一家江苏企业的电话★,公司在网上看到了期刊媒体用中文介绍的一篇关于新能源锂电池电解液的最新报道,觉得这个研究成果很有产业前景★★★,希望通过编辑部联系到这位教授作者,寻求合作机会。《纳微快报》编辑部主任张丽英表示:虽然我们是一本专业英文期刊★,但借助社交媒体的创新传播,产业界得以快速了解国际最新科研进展,由此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编辑部将影响因子再创新高的喜讯发送给期刊编委、审稿专家及作者时,猛然发现邮件的收件人数量高达7.5万余人★★,而一年前《纳微快报》影响因子首破25时,这个数字还只有5.8万。

  稿件和内容是期刊发展的生命线年起,《纳微快报》成立了组稿约稿小组★★。每当看到有新鲜作者在国际优秀期刊上发表文章,约稿小组就会发邮件表示祝贺并向对方约稿,由此邀请到哈佛大学张兴才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胡金莲教授等的高质量投稿。粗略统计,在《纳微快报》近两年发表的论文中★★,通过这种方式邀约到的文章占比达20%。

  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出一期,一期发文量提前计划好★,是大多数科技期刊的出版方式★★★。对于一些发文量大的期刊来说★,每年12期的额度很快被用完,于是这些期刊会在线上提前出版下一年甚至下下一年的刊物。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twenty8.xyz/html/uyawtkosbp/311.html
WPS教育版发布 师生专享福利来袭
人大代表巧解群众“急难愁盼”当好百姓身边“代言人”